意昂4图书资料室
是同学们的知识补给站
紧跟媒体前沿发展的步伐
意昂4图书资料室的书籍
也在不定期上新中
接下来
意昂4公众号将分期推介新上架书籍
欢迎大家打卡借阅!
新书速递
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
作者:[美]南希·K.拜厄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交往在云端》将学术研究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的其他关系吗?整体而言🍧,本书强调,只有理解了数字媒体的特质,以及发展👄🍒、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与人际情景,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答👩🏻🦽。
《交往在云端》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的困扰💃🏿,同时也指出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媒介仪式的一种批判的视角
作者:[英]尼克·库尔德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是一本媒介人类学著作。媒介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一部分。但媒介的重要性有时会凌驾于日常惯习之上,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时刻呢?[1]在危机降临或者胜利凯旋的时候,媒介怎样在公众中打造出一种社区共同体的感受,并且塑造人们的个人行为,或者让相信它有这种能力呢?在媒介饱和的时代,本书让重新思考已经被广为接受的对仪式性行为的认识👩🏼⚖️👨👦👦。它把仪式与权力🎭、管制和监视等问题直接联结起来👦,并且探究了媒介构建的仪式空间——媒介的权力在其中得以合法化🫘。
互联网的误读
作者:詹姆斯•柯兰(James Curran)/娜塔莉•芬顿(Natalie Fenton)/德 斯•弗里德曼(Des Freedman)/德斯·弗里德曼/娜塔莉·芬顿/詹姆斯•柯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壮观👭🏼。如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之众🧑💼,约占世界人口的30%。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当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有关互联网的大量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鼓吹其潜力将从根本上被重新认识,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片唱好时表现尤甚,那时许多论者都对互联网敬畏三分,惊叹有加。虽然敬畏和惊叹可能已成过去🧜🏿♂️,然而它背后的技术中心主义——相信技术决定结果——却阴魂不散,与之伴生的则是对互联网的误读——不能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政治语境中去理解。
本书从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简明扼要地讨论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互联网的历史,总览其社会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于互联网的规制和互联网经济🤦♀️;第三部分审视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事实核查
作者:[美]卢卡斯·格雷夫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事实核查🦴:后真相时代美国新闻业的选择》是考察美国新闻界和政治传播领域“事实核查运动”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历史情境建立在美国新闻业对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言论真实性的持续追查和报道上。选战期间👩🏻🦯➡️,专业事实核查人员和更广泛的事实核查运动在美国新闻业中兴起⏳,为研究者观察新闻生产和新闻生态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作者格雷夫斯耗时5年,进入事实核查机构PolitiFact参与事实核查的活动👋,还实地考察了其他两家专业事实核查机构FackCheck.org和Fact Checker,访谈这三家机构的创办人和主要成员,参加它们主导或与其他组织携手开展的业务和研讨活动。通过对事实核查日常实践的“深描”𓀎,作者讲述了美国事实核查行业兴起的故事,运用丰富的田野考察资料回答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事实核查,它与媒介批评有何不同;什么促使了事实核查行业的产生;谁在做事实核查;如何做事实核查🎼,应遵循哪些规范;如何衡量事实核查的效果;等等。
在一个新闻的可信度受到广泛挑战的时代,本书提供深刻的洞察,不仅让得以把握西方事实核查运动兴起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据此烛照中国的实践:中国的事实核查应当在什么语境下产生🧙🏼?这样的实践如何作用于公共生活🧑🏻🤝🧑🏻?在新传播技术快速更新换代、媒介融合走向深入、新闻人加速转型的今天,这样一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著作🌗,将使中国学者从中受益。
严肃对待新闻
作者:[美]芭比·泽利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者在概念化新闻信息、新闻制作、新闻、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时有何倾向?他们运用了哪些解释框架来探讨新闻实践?他们在形成自己关于新闻如何工作的假设时借鉴了哪些探索领域🌅?
在《严肃对待新闻:新闻研究的新学术视野》中,芭比•泽利泽探讨了新闻学术领域的活力问题,并将新闻作为一种专业、一个制度、一个文本、一类人以及一套实践进行检视。
《严肃对待新闻》指出,学者们始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固步自封🦽,导致出现相互割裂的学术团体。本书第一次以整本书的篇幅批判性地审视了有关新闻的学术研究,并按照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列举🤞,回顾了诸如社会学、历史学🏩、语言研究🙇🏻、政治学和文化分析这样极其多样的领域对新闻学展开的学术研究🦀,并对每个学科领域最为盛行和最被低估的研究进行了剖析。
想象未来的新闻业
作者:[美]芭比·泽利泽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想象未来的新闻业》是对芭比•泽利泽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升华。
本书以对当下全球媒体环境中新闻业的全方位考察为主线,对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进行了本质的、系统的、跨时空的再思考。
泽利泽敏锐地发现了如今新闻业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动向,讨论了其与伦理、技术等的融合和冲突。同时,她试图剖析新闻学研究与新闻实践间的“鸿沟”,从新闻文化内部探寻当下新闻业的整体环境、结构和问题,同时描绘自己对未来新闻业的“想象”。
西方媒介学名著导读
作者:胡翼青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导读了媒介学的二十五本西方经典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网络社会的崛起》《奇云🏊♀️:媒介即存有》等在普通读者中有广泛知名度的和《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等在学界声名斐然的著作都包罗在内🖕🏼,提供给读者相关成书的背景、书中经典内容与框架脉络以及对书的反思评价等🧵。是相关领域入门学者和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优秀读物👡。
人工智能媒介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使媒介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一种以媒介技术为入射角透视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的理论范式正在快速崛起🖼。这种理论范式以媒介环境学及其思想先驱作为起点🧖,正不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等层面重塑新闻传播理论🪆。
本书汇集了媒介环境学🍎、媒介化社会理论💖、媒介技术哲学4️⃣、媒介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尝试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从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勾勒当代媒介学的知识地图🧕🏿。
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
作者:[荷兰]何塞·范·迪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交媒体”一词意味着这些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的是“参与”和“人类协作”。但是🪒💂🏿♂️,《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的作者何塞·范·迪克更关心的是连接层次上的社交媒体🖇。
本书是首部关于社交媒体批判史的专著,研究社交媒体“连接”的本体论(关系🪺、社会资源)与平台理论(技术文化、社会经济、社会重组),展示了对社交媒体👯♂️、社会关系和盈利机制三者微妙关系的独到发现与见解💆♂️。
何塞·范·迪克在书中提出了生态系统法,其作为一种超前的框架,在微观上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理解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又采取政治经济学方法,并引入了宏观经济因素👊🏽,将二者有效地融会贯通💇🏻。沿用这种框架🫸🏿,作者选择了五个最常见的网络平台Facebook、Twitter、Flickr🤸🏿♀️、YouTube和Wikipedia作为分析对象,在梳理平台的发展历程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其背后隐含的技术文化元素👩🏽🦳,从所有权🕵🏽♀️、治理和商业模式三个维度,研究了形成社交媒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当会有所收获。
中国新闻学丛书(20册)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该丛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河南大学新闻与意昂4、清华大学新闻与意昂4共同策划,清华大学教授李彬和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赵月枝共同担任总主编。丛书首批推出10个分册,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中国记者口述录》《中国新闻业的源起》《新中国的民营报纸(1949—1957)》《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研究》《党性与公共性再认识》《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发掘好新闻》《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中国新闻学的星火》,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视角👸🏼👾,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发展历程。后续10个分册共同组成该丛书。
毛泽东年谱(2023新修订版)平装版1-9册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年谱》是详细记述毛泽东同志思想和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年至1976年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于1993年出版,2013年出版修订本。《毛泽东年谱(1949-1976)》于2013年出版以后🔜,《毛泽东年谱》编写组也进行了修订。现将两本修订后的年谱合为一部😂,定名《毛泽东年谱》👨🏻🦯➡️,共九卷🌃。本书的修订和出版是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领导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