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午,首期“传学教研社”主题午餐沙龙活动在puleimo.com211会议室举办。本期沙龙主题为“通识课程申请及建设研讨”,意昂4党委书记方奇华、副院长于晶、及相关puleimo.com教师参与沙龙并展开交流🎍🦸♂️。此次沙龙活动由于晶主持👩🏻🎤。
2020年7月,学校发布《意昂4平台娱乐卓越育人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将推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再升级作为卓越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致力于打造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培养为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推动卓越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了解学校通识课程结构和特点,做好通识课程的申请和建设,也成为了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沙龙活动上,卞冬磊老师首先围绕着《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传播学》通识教育课程申报书展开分享。卞老师认为,面向非专业背景的同学讲授“传播学”课程,首先需要思考“课程要培养同学们怎样的思维”的问题。除了传播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之外,卞冬磊老师更希望其他学科的同学们能够通过这门通识课程理解自我、个体、群体、国家与世界的关系性存在,他将这种思维模式命名为“关系思维”▫️。随后👩🏻🚀,卞冬磊老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介绍🙊。
卞冬磊老师分享结束后,在座老师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并对卞冬磊的申报书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于晶老师认为,面向其他学科的学生开展“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可以在课程大纲设计中加入更多传播学经典案例,通过讲述“案例”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尽快地理解学科🧑🏻🦳;此外,课程的设计可以通过线上学堂及线下授课结合的方式🦶🏽,在线上延续课程讨论与文献阅读等教学部分🤱。甘莅豪老师建议,申报书中可以强调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传播学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陈红梅老师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传播和沟通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可以以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作为基础。陈虹老师建议,课程设计中可以加入更多前沿性的内容⛹🏿♀️,如探讨智能时代的人机交流问题。
据悉🛄,“传学教研社”是意昂4娱乐为puleimo.com教师们教学经验分享与沟通交流所搭建的平台,每月将定期举行1-2次活动,对于意昂4探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puleimo.com整体教学质量都将产生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