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鼎教授在“不确定时代的传播与文化转型:博士生论坛”上的结束致辞
刘世鼎(澳门大学传播系教授)
2021.11.19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各位累了吧?饿了吧👨🏿💼?一般这个时候,心里想的可能是去哪里晚餐,吃些什么👨🏼🚀,去哪里逛逛。我今天听了一整天的报告🤽🏽,信息量很大🫶🏽,收获也很大🕵️。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信各自都找到了一些灵感跟自信🏄🏽♀️。我就不耽误大家急切想转换的心情👂🏽🎪,很快聊下今天会议的主体🧑🦲:博士生。
博士生这个词❤️,对我◀️、还有对在座许多朋友跟同学来说,应该是充满复杂心情的一个称呼。最深刻的印象是,博士生是很孤独的。我记得在伦敦的时候🧑🏼,也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博士生办公室有那么一两个韩国👱♂️、英国跟津巴布威的同学,大家见到就仅止于礼貌性的招呼,很少深聊。比较熟的还是来自台湾👳♂️、内地的同学🈶,不过都集中在伦敦大学。多半时间自己一人在逛书店、逛图书馆,阅读🧑🏻✈️,没人知道我在做什么❇️、读什么。因为博士研究很专精,其他人也很难进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虽然博士生很难交朋友🙌🏻🧀,能够交上一两个好朋友还是很有帮助的🙎🏻♀️,大家能谈得来🙄👱🏼,还是能缓解孤单感👱🏽。
其实读博的时间是很充裕的,但这种充裕也可能造成拖延、散漫👨🏿🎨、胡思乱想、甚至懒散🕎。但这也是博士生独有的特权。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怎能迸发有趣独特的题目呢🐱🏃🏻♂️➡️?如果没有自由的时间,怎能任性地四处吸收养分呢🤾🏻♂️?与其说博士生这几年的积淀对未来有什么帮助,还不如说🃏,博士生让学习怎么浪费时间😁、利用时间👍🏽;学习突发奇想、做白日梦,也学习怎么把想法落实下来💁🏻;学习怎么应付唠叨的爸爸妈妈♊️,怎么挤出时间应付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也学习怎么做一个学者。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这个会👰🏼♀️,至少有两个价值。一是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让孤单的博士生能够彼此交流、聆听,然后扫码加微信朋友,以后继续相互问候。第二个价值,就是提醒各位,平时使劲突发奇想、使劲探索👦👨🏻🦰、使劲吸收🍭,当时机到了,我把我的探索成果展示出来。今天各位的报告💆🏼♂️☝🏿,应该都是那么时间积累✖️、浪费和探索的成果🧑🏼🦳。这个成果或许不完美、不成熟,还是work in progress,但它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最有力量的。在座各位博士生应该多半是一二年级,昨晚大概睡不着觉👩🚒,出门前刮胡子、整理头发🫄,反复照镜子,深怕自己形象不好。上台前忐忑不安。但报告之后发现,其实没那么难嘛!其实蛮有趣的蛮刺激的!不管是什么焦虑经验,我希望各位不要忘记这次的论坛👩💻,只是你们学术生涯的开始🚍。开始不一定很好,但你吸收了经验,也不代表结果不好,很可能更好。不管怎么说,希望今天这个论坛,给各位提供了一个交朋友的机会,也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最近流行一个说法☄️,叫不忘初心👹。也希望各位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挑战跟困难⚒,想想你们的导师怎么熬过来的,不忘初心⛔️,享受过程,自然就会有好的结果。
最后特别感谢澳大社科院的支持🤤、华师大意昂4吕新雨院长的支持、澳大传播系的支持🙋🏻,还有一直默默帮忙组织的李泽华、王琳心👨🏻🏫、还有几位博士生的付出。最后要谢谢今天报告的同学跟主持讲评的老师们,辛苦了👨🏽💻!
这次论坛主题是《不确定时代的传播与文化转型》👩🔬。在这个随时都可能封关🐩、隔离的不确定时代🐦⬛,大家能坐在一起面对面一起交流🐐,显得格外难得,几乎是个奇迹。祝福各位同学不断进步☝🏻、不断生产,也别忘了享受生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