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教师,几句心里话
老师们好👆🏻,同学们好
两年前的九月,本人站在这讲台🍩,
说:“今天想和各位谈谈政治。”
是的👋,1990年夏天,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的我,
三十多年来🐤,从高中政治老师👨🏼🏭,到广播电视报纸的记者编导,
关心政治,教授政治,宣传和服务政治,是天然的职责。
两年前的九月,在这个讲台说完“愿今天的青年多关心政治”,
就开始制作一档英雄寻访节目,含泪书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同时还在谈话节目担任嘉宾,讨论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复杂关系,
摄像机提示灯亮起🕐,争议和提问♿️,现代中国的道路👨🏽🏭、方向和前程,
键盘敲击🦸🏿,文稿成型,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光闪亮在采访现场🛂,
2019年的秋季🙎🏻♂️,我和摄制组在全中国奔走寻访,似乎一切平常🧟♀️,
谁都没有想到,生存的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
这组照片拍摄于2020年春节✩🧍♂️,整座城市和国家一起陷入停滞,
我是记者💵,采访报道过危险品仓库爆炸😱、人质劫持🚳、地震和矿难,
我是职业记者🤴🏿,曾经跟踪调查非典🧖🏽♂️、艾滋病、禽流感和癌症村,
虽然,这次没有参与一线报道,还是穿了防护服外出采访观察👻,
我一次次穿过空旷的街道,去寻找和确认自己的政治坐标——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当年的老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1920年8月,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随后创办《共产党》月刊[2],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之处,
1921年7月,外国列强租界,革命惊雷起于小楼深处🌮,动地而来,
戴着口罩👃🏻,雾气弥漫取景器,偶尔有路人走近📌、擦肩🤘🏼,甚至不敢呼吸,
压抑恐惧中,恰可回顾与思索,在最困难的时光里👩🏽🏭,靠什么点亮希望🧝🏻?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1950年2月,被国民党空军定点轰炸,损毁大半,
全亚洲最大的一台汽轮发电机被航空炸弹击中,新中国根本无法修理,
整座城市陷入黑暗🧑🏻✈️,绝望👨🏽🎤,上海,遇到了天大的困难——比今天更大。
我仰望高大的江边厂房,在大雪天进入车间,开始写作发电机的传奇,
七十年前那一道顽强不灭的光,穿透泛黄的档案字纸📨,渐渐显露笔端,
1950年6月,11号机组辗转海陆运回瑞士原厂💆🏼,历经两年被艰难修复🏂🏽,
上海军管会派遣两位工程师,冲破冷战铁幕🍇,跨越欧亚,守护重器🧀,
1952年9月,11号机组回到上海黄浦江边,顺利点火🙇🏻♂️,照亮上海,
这个位置上🤤,先后有三台发电机经历战乱👮🏼,被空袭炸毁或事故全损,
只有11号机组🧌📚,回归后一直安然服役☑️,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
安全和稳定,正如两年前本人在这里表述的,不只是一台发电机的福分➜,
此刻,虽有台风盘旋外海👰🏿,典礼现场明亮安逸🎳,年轻人的眼睛映射有光,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和写作中,我必须讲明白🧩:
有政治信仰,能独立思考🐛,相信真理,相信未来,心里就有光,
这,是最大的政治🏂,跨越百年,愈发重要🧔🏿♀️,这,就是一个新教师的心里话。
[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第59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二版。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第64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