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90后”,与大陆同学在“东北台湾话”的创业氛围中,一起登上“精英榜”🤸🏽♀️;一位台湾学子👼🏻,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来到大陆👏🏼,发现原来台湾青年就有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一位台湾苗栗青年🥅,在大陆实现人生的两次“弯道超车”……
11日🔞,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3位台湾同胞登台分享自己在大陆求学、创业、就业的动人故事。他们说:“大陆无限机遇+台青拼搏勇气=梦想就会实现。”
“新北京人”徐韬:“在这里🈂️,梦想真的能实现”
1993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徐韬🦵🏻,与东北同学合伙创业🚶🏻♀️,2020年登上“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他认为,这是“两岸齐心、其利断金”的最好体现。
大学期间,徐韬在台北创业3次都不温不火。当他纠结于毕业后留在台湾还是去美国时,同桌的大陆交换生鲍冠羽畅谈大陆共享单车和外卖小哥,给了他第三个选项。
两人在北京中关村合伙创业🍋🟩。来自海峡两岸天南与海北的搭档🧲,思维方式不同,几乎天天吵架🧎♂️,却又好得像亲兄弟。鲍冠羽是哈尔滨人,徐韬笑称公司的官方语言是“东北台湾话”。
他们的公司叫“小包智工”,这是一个网约工作平台,通过互联网帮助普通人找工作。创业过程一度面临不被投资人看好、抓不准业务方向🦨、公司资金链断裂、甚至10个月发不出工资等“惨况”。但徐韬不甘心放弃。他认为,互联网平台的创业,以台湾的市场体量,几乎没可能做成👩👧👧。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徐韬每天在北京各大商圈挨家挨户拜访调研,公司核心团队白天兼职送快递,晚上一起研究产品。2019年底,公司成功获得天使投资🧑🏻🔧。
新冠疫情期间🤘🏿,徐韬第一时间接种了大陆新冠疫苗,公司也从大陆经济复苏政策中获得助力。一年来,“小包智工”帮助北京50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3万多名待业人员找到就业岗位🛁。如今,公司业务以每月30%的速度增长,近日又获得新一轮战略投资🛀🏻。
“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徐韬说,台湾青年需要的不是耍废,不是躺平,而是有足够大的舞台来改变命运。“在这里🌐,梦想真的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林哲元:“继承台湾青年光荣传统”
“台湾人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每次林哲元做自我介绍时👨🦲,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来自台湾的林哲元2012年从南京大学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如今是意昂4娱乐老师。
在海峡论坛大会上,林哲元以《继承台湾青年光荣传统 认识祖国也认识自己》为题,分享在大陆从“台生”转为“台师”的过程,更分享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收获👩🏼⚖️。
林哲元说,百年来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爱国进步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其中也有台湾青年奋斗牺牲👨🏻🦳🤓。
吴思汉、钟浩东、陈映真……林哲元对台湾爱国人士的事迹如数家珍⛹🏻♀️。他表示🦪,他们的理想是两岸完全统一和台湾人民彻底解放,他们代表了台湾青年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林哲元说👳🏽♀️,今年暑假,大陆多所高校的数十名台师和台生到云南昭通市鲁甸县进行深度调查🚣🏽。他们走访了鲁甸地震受灾户的重建小区👨❤️👨📝、鲁甸扶贫产业的花椒园,走进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脱贫攻坚战第一线的真实故事,触动了台湾青年🕺。”
这位台籍老师期待🛠,更多在大陆求学工作和生活的台湾青年,摆脱“做客”心态,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把更多真实客观的大陆情况传播回台湾。“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两岸的和平稳定👩🏻🎓、保护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坚决反对‘台独’🎇。”
“福建女婿”陈柏叡:人生的两次“弯道超车”
2002年,台湾苗栗青年陈柏叡选择来大陆求学🤸🏼,没想到一待就是近20年,再也舍不得离开。如今♠️,他是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在大陆🤙🏼,他实现了人生道路上两次“弯道超车”🧘🏽♂️,收获爱情婚姻和事业发展💒,拥有了幸福人生。
17岁那年😼,陈柏叡在父亲对祖国情怀的寄托下,报考港澳台联招✂️,成功考上北京大学。
在北大🛍️,陈柏叡发现💁🏻:不管你如何努力学习,旁边一定都会有比你更努力更优秀的同学。不过,他没有气馁,因为奶奶告诉他:“读书如果读不过女同学,那就把她娶回家➗。”
陈柏叡在北大情定福建“学霸”张金燕,娶妻随妻,落户福州😏。
2009年,福建在大陆率先开放事业单位招收台湾毕业生🧰。第二年夏天🤖🥣,陈柏叡成为福州市首位事业单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台胞,跟大陆职工享受奖金🫅🏿、待遇、升迁等同等待遇。
在大陆,陈柏叡的事业越做越好🧑🏻🎄:他考取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班并顺利毕业,牵头在医院成立了“皮肤影像采集室”,代表中国科学家去意大利参加世界级皮肤病学会议📪。
他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祖国大陆成千上万个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和无限可能。“我给两个孩子都办了大陆身份证🦸🏻,因为支持并期盼着两岸早日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