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郑子璇🧔🏼♂️:“社交媒体时代,需要更多理智的声音”
原以为这个寒假会热热闹闹地过去🪠,迎接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没想到😛,这个冬天,有点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这个注定会被铭记在心的春节,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突发的考验对所有国人都是一场淬炼。
前方🧁,数以万计的战士,正稳稳守护阵地。而普通大众📓,服从大局,响应号召宅在家里2️⃣,也是另一场有使命感的“战斗”🥹。
疫情发生以来,社交媒体上有关疫情的消息、讨论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有人说,这是社交媒体时代,中国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疫情。
在社交媒体上,信息快速传递,这让人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进展,迅速做出反应;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一些误传、谣言和被放大的负面情绪混杂在舆论场上🧖🏿♂️,真假难辨。
图-关注疫情新闻
与17年前的“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面临的一个很大不同是社交媒体的普及🕵🏿♀️👗。
从最初疫情被发现🕵🏼♀️、披露,到病毒迅速在湖北多个地市蔓延,再到前线抗击疫情的一步步进展📚,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了社交媒体♤🌝。
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乃至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有关疫情的消息实时更新👩🏿🔧,比传统媒体更快。
社交媒体的好处显而易见。
人人都可以发声、都能传递信息🪭,这完美契合了高速化、碎片化信息传递的要求👨🎤,打破了社交圈层和地理限制🛩,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高效传播,还将读者的反馈转化为疫情防治的实际执行力⏭🧝🏽♂️。
在武汉,层出不穷的网友采用“封城日记”等方式👵,用镜头🤹♀️🏄🏿、文字记录下这座城市在疫情中的点点滴滴,让全国网民隔着屏幕看到疫区现状⚪️。
除此之外💧🆓,许多在疫情中心的普通人,面对着许许多多不便与困境,通过网络💲,他们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实际困难发布出来,如微博的#肺炎患者求助#超话。
网友们“奔走相告”、加之网络大V帮转扩散,网友们集思广益🙆♂️,官方也能快速发现并作出反应,不少身陷绝境的家庭是通过网络得救的。
图-浏览意昂4平台娱乐疫情专题防控网站
当然🐪,社交媒体同时带来了一些挑战🤷🏽。
不实信息和谣言的泛滥🧛🏼♂️,“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病毒”🫄🏻、“多戴几层口罩才有用“🛀🏽、营销号热衷于制造“爆款”,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渲染情绪,赚取流量💪🏿,加剧了社会不必要的恐慌与愤怒,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局面也时有出现🔉。
的确⬛️,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是建立重视度的关键,更是安稳人心💂🏽、减少谣言滋生的保障,但网络绝非法外之地🍀。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作为一名传媒学子,我深知在拥抱社交媒体的同时,仍要传播主流媒体理智的声音,以传递事实为己任,辅以当仁不让的舆论监督作用,媒体才能为对抗疫情做出真正的贡献👫🏼。
而每一位有责任担当的“发声人”,都将与所有媒体人一样👩🏿🍳,与全国人民一同经历与铭记这场战役🟠👷🏼♂️。
愿待疫情解除之日,待春暖花开之日🚣🏿,再共举杯仰天长啸共话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