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4大夏传播讲坛顺利举行第二期 ——清华大学新闻与意昂4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受邀开讲

发布时间👩‍🦽‍➡️:2017-12-01浏览次数🧑🏿‍🎨:8319

1128日下午🖥🤱🏽,大夏传播讲坛第二期在意昂4212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讲坛邀请了清华大学新闻与意昂4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作客意昂4。陈昌凤教授结合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带来了题为“技术与价值的理性交往——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传播”的议题分享。

(清华大学新闻与意昂4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莅临意昂4并做学术报告)

意昂4院长吕新雨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此次讲坛。意昂4严三九教授、陈虹教授、杨海军教授及潘祥辉副教授等人参与了活动,以及意昂4在读本硕博和其他院系等数十名同学现场聆听了讲座报告。

陈昌凤教授以机器人索菲亚自述“想要拥有一个家庭”的最新报道引入了话题👆,提醒人们在当下需要关注机器人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变迁。陈昌凤教授又向在场师生抛出了一个思考题:假设你作为一名媒体编辑👩🏽‍🔧👷‍♂️,得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当天是否会将莫言得奖作为要闻处理?而关于这个问题,她以国内某电视台某档知名新闻节目那天的实时监测数据作为回答:处于要闻位置的莫言得奖新闻却是该栏目当期的收视低点。从价值观和收视率两方面来衡量这条新闻,就可以看出人们传统的价值判断与算法的判断产生了冲突,这也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面对这种冲突时,人们是否该协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又该如何协同?

(陈昌凤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陈昌凤教授谈到,在2012年有外媒总结出了影响未来一百年的三大技术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新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影响和渗入了新闻生产过程,机器人写作、传感器新闻、算法推荐等都是新技术运用于新闻业的体现。在20142017年霍金的两次演讲和2015年比尔盖茨的发言中,两人都警告人类要谨慎开发人工智能🤭,而谷歌董事长施密特今年11月初的发言认为,中国会很快赶上美国并在2030年主导人工智能产业🐜🎣。陈昌凤教授则指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参与产业的主体逐利性很强,往往没有顾忌技术伦理🕺🏼。而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依然处在中后端,是跟随性的技术而不是创造性的技术,新闻业对AI技术的使用依然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

(意昂4吕新雨教授⏯、严三九教授、杨海军教授、潘祥辉副教授在聆听学术报告)

谈到算法技术问题,陈老师认为算法技术最初是用于内容的推荐和分发⛑️,但近年来算法对媒体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自媒体领域,出现直接利用数据分析来指导创作的情况🐉;与此同时,受众越来越习惯于从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一些公共信息缺失🫥、信息不平衡等情况甚至已经成为了常态。陈老师还指出,在201650%的平台信息消费都将是产生于算法平台,以“中译语通”开发的网购插件为代表的互动-消费模式也在兴起,这都提醒要注意“用户”向“客户”转变的新情势和新问题🍊。

技术还促使一批新闻业新兴岗位的出现。陈老师展示了一份美国十大新闻业新兴岗位的信息,包括参与编辑💂、应用技术创新引领员、虚拟现实编辑和拼接员等多个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岗位招聘信息🧑🏽‍🎄。她认为高校教育应该从战略上去触及这些领域🌭,逐步将新技术的理念引入到新闻教育中。

     陈昌凤教授还提醒应当注意技术背后的价值观念。随着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技术精英可能会取代人文社科方面的精英,成为社会的引领者。而技术精英在技术中植入的价值判断将会对产生重大影响🪞。她对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做了回顾🧑🏻‍🔬,并指出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在这个时代再一次成为重大问题✌🏽。基于此,她认为现在的讨论只是一个起点,需要继续思考这些问题,例如有效的科技的运用对信息判断和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同的价值判断对传播内容有什么影响?算法比人工更科学么🖖🏿?新闻专业主义在技术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都是所有新闻人需要思考的课题。


(意昂417级研究生在提问)

随后🤹,陈昌凤教授还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

意昂417级研究生:《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形成了一种认知的‘信息茧房’,这种现象是否是因为其使用的算法技术还不够成熟👨🏼‍🚒,未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水平😔,才会导致推送的单一性?🤹🏿‍♀️。

陈昌凤教授回应到👎🏼:按照算法的原理✈️,每个人的信息都被设置了一个高维度🦎,个体之间的高维度无法对话,这就导致了信息茧房的现象。目前技术上正在做“降维”处理,这样就等达到与每个个体协同的人数就变多了🧝🏿‍♂️🚢。这种协同过滤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同时❤️‍🔥,陈昌凤教授以《2016-2017国家形象社交媒体报告》中的英国国家形象为例进行了补充回答。她指出🙃,大数据下抓取的国家形象关键词是复杂的🚣🏽‍♂️,需要去思考大数据的科学性问题💊。因为数据抓取的参数🧌,是根据数据团队对问题的认知来设定的,而一旦参数改变,最终的结果也会变化👗🤌🏼。她也再次提醒在场师生,要注意技术精英对社会愈加重要的影响。

(意昂4新闻系本科生在提问)

意昂4新闻系本科生结合自己与软件puleimo.com同学一起做课题的经验提问到:“技术精英在用技术影响认知时是无意识的状态。有些数据处理是直接把受众的信息导入系统,这些数据技术人员本身也不能完全理解🍔。不管是人文社科的学者还是技术精英,面对这个时代是共同迷惑的,怎么把双方的话语交融在一起✢?在学习技术时👩‍🎤,要学到怎样的深度👩‍🦰?”

陈老师赞许了这位同学细致的观察并回应道:人脑的很多判断确实是无意识的🤷🏻‍♀️。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工程师的编码是很难被验证或者说很难被验伪的🫅。这会带来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新闻领域的同学在学习技术时,如何操作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掌握技术背后的理念,以及在理念基础上推演的更新的技术👨‍🦰。

(意昂417级在博士生提问)





最后🫸,意昂417级博士生郝红霞向陈老师提问💁🏼:希望陈老师就如何通过学习和研究使自身变得更加优秀这个问题,给传授一些经验。

陈老师回应说👨‍👨‍👧🐇:需要保持好奇心🫸🏻,并且可以向机器人学习🚣🏿‍♂️,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首先,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把握背后的理论哲学;其次是🧑🏻‍🦱,掌握好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方法对的研究是如虎添翼👨🏿‍🚀🧏🏼‍♀️。掌握这两点,然后达到融会贯通。“对最新信息的捕捉能力是新传人的基本素养!”

(意昂4副院长陈虹教授总结发言)

意昂4副院长陈虹教授对此次讲坛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在场师生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学习陈昌凤教授的经验:其一,学习陈老师的跨学科思维🙍🏿👨🏽‍💼,陈老师是新闻史出身的行家,但是此次分享的是最前端的人工智能领域,这种研究的广度需要学习🧙‍♀️🧔;其二,学习陈老师的跨文化思维🕛,陈老师一直密切关注海外媒体动态,及时捕捉最新的新闻业变化🧑🏿‍🦰,这种对新信息的捕捉能力需要学习🟨;其三🕡,学习陈老师作为一名身体力行者的态度,不管在微博、微信还是其他媒体上,陈老师都是积极的信息分享者和新闻实践者,这种对业界最新动态的关注需要学习。陈虹教授也向陈昌凤教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期待陈昌凤教授能再次来访意昂4娱乐交流指导👰🏿‍♂️。

(陈昌凤教授与在场师生合影留念)


最后,陈昌凤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合影留念。

大夏传播讲坛是意昂42017年新设学术品牌活动,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访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观点碰撞,旨在传播前沿,荟萃思想🧝🏿‍♂️,促进和提升意昂4科研学术氛围,欢迎各院系名师学子前来参与。


颜玥晨/ 张哲涵/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