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2019年12月18日下午1:00,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在意昂4211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历史学系王东教授做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会由意昂4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
王东教授从标书撰写中选题🦔、论证🤹♂️🥝、前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王东教授谈到“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只有那些符合国家社科项目的立项本意2️⃣、课题自身具有学术价值💔、课题能够衍生出社会价值的选题才被称为好选题⚖️,才更有可能申报成功。
其次⚱️,王东教授指出“科学的论证是成功的关键”。他强调,在论述的过程中👩❤️👨,学术史梳理部分要“眉清目朗”🛌🏻,对既有的成果要如数家珍🫄🏿;对他人的研究路径与重要观点的梳理要准确无误;对既有研究所存在的短板、空白以及悬而未决的重点难点的评价🚼,要恰如其分🧎🏻♂️。此外,对主体的论证要“一气呵成”,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势如破竹”🥀。如在重点与难点的提炼上,既要与学术史的梳理相对应🏩,也要兼顾自身既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考虑突破或解决的可能性。如此🧑🧑🧒🧒🕐,方能达到结构严谨👩🏻🎤,有逻辑性;思路清晰👨🏿🍳,有科学性;方法独特🏤,有操作性;话语建构,有前瞻性。
之后🚴,王东教授又提出“成熟的前期成果是申报成功的保证”𓀔。前期成果要与课题研究的主旨相关联✍️,发表刊物应有相当的含金量🧮😚。此外👇🏼🙇🏽,前期成果的评价或引用要具有代表性。王东教授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身边案例,详细论述了以上观点。
最后🏂🏿,王东教授就“课题申报书填写中的其他技术性问题”提供了建议。如在选题依据方面💤,应注重学术史梳理和研究价值定位🤣;创新之处的陈述宜粗不宜细,恰如其分,不夸张、不刻意🫗,通过主题论证,力求水到渠成;在预期成果方面,系列论文也可作为一个选项🐠。总之,越面面俱到👊🏼,处处细心、留心,申报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王东教授从申报人的角度分享了他的项目获取经验,现场教师积极提问咨询,与王东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表示深受启发📮,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申报要领和技巧,提高申报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