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主题纪录片展映及导演交流活动之《大动迁》

发布时间:2018-11-16浏览次数𓀂:7543


《1978-2018上海市民的生活记忆》系列活动纪录片之《大动迁》


导  演🫱:章焜华(左二)

嘉  宾:叶蕾(右二)& 丁金宏教授(右一)

主  持:罗薇讲师(左一)

1. 导演自述

章焜华:我就讲这个片子是怎么选择这个题目的。有人讲这个题目肯定是上头布置的,是个命题作文🙅🏽‍♂️🦈,实际上完全不是👨🏽‍🦲。当时南北高架还没有立项的时候,上海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在做起来了。在那个时候有关的一些指挥部是不太同意进入现场去拍的,因为中央还没有最后审批📫,已经同意了🏄‍♀️,但是手续没有办下来。给他做了一个保证🎺🏌🏻‍♂️,到他们指挥部去了几趟,保证在审批下来之前🧜🏻‍♂️,我绝对不播出🕵🏿‍♀️🎚。因为我是拍纪录片🙎🏻,我必须把这个过程能够记录下来,等到他们手续办下来,我这个过程就没了👩🏿,我的纪录片就拍不成了。这种情况下,领导终于被我说服了,也同意了。最后严格按照这么一个纪律,我拍归我拍,但是只拍不播❤️。等到指令下来,同意我播我再播🧘🏿✍🏿。所以这个片子从当时93年的8月份到了工地☢️,最后是到94年的大概4月份播出。

当时到指挥部去,指挥部给一个名单,都是全部支持这个工程的人。但是觉得这不太符合拍这个片子的需要🚣‍♂️。因为如果这样拍的话,就把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工程简单化了。这个工程有一个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时间非常紧张🐩。上海当时交通非常困难🦸,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上海确实是很难发展🏋🏽‍♂️。所以政府当时就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每个动迁居民每月给60块钱自己去租房。因为当时没有事先盖好动迁房,拿这个钱自己租房子👨🏼‍🔧😩,等房子盖好再搬。这个就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困难。你想想,老百姓搬家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下子要搬两次家,所以很多人就不同意⚜️🧗。这里头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的?这些我想在我的纪录片当中体现了。片子里头很多人都谈到这个情况,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每个人讲到自己的时候想不通🏄🏻‍♂️,想到上海交通的时候就想通了🔑🏋🏼。这是真话◀️,不是事先跟他讲好你必须这么讲。你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我强迫他这么讲,我教他怎么讲,人家不会讲的那么自然。拍纪录片🫒,我觉得应该真实地把它记录下来🎐。如果他不是这样想法的话,是另外一个情况。所以最后10万市民大动迁,没有一个居民是强迫动起来的。用他们的牺牲,为上海的交通让一条道出来👨🏼‍✈️。

采取一种让路的办法,我觉得不容易。政府的决策不容易,老百姓要搬也不容易,由20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他们也不容易。80%的人是必须两次搬家、必须过渡的。当时有一句话🔇,叫作“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企业的职工就等于他们的孩子,这个孩子单位要负责把他抱走。有的人当时下岗没有单位怎么办?工作组人员就必须为这些特殊和困难的人📞,合情合理地帮他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有20%的人的困难是这么解决的。这可以看得出的工作是比较细致的。这个片子播出以后,有一个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的动迁单位把这个片子拿去作为培训动迁人员的教材。

当时为什么拍这么一个片子🔇?一开始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困难🧑🏻‍🦰,到了现场以后🫸🏼,我才感觉到这个困难真不是一点点。当时我这样理解,这就是整个国家要改革开放要起飞的一个缩影🎋。一条路是一个社会是一个时代。采访下来以后,明确我这个片要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它是上海市政建设的一份档案,这份档案只有在当时及时的把它记录下来才有,过了这一个时间点,这一个档案就没了;它必须是当时上海市民心路历程的一份档案。现在动迁的居民可能跟当时的居民很不一样💂🏼‍♂️,想法就非常不一样𓀐。只有那时候的居民才是这么想的,才是这么做的。我要把这一份档案留下来,我当时想到我这个片子不管拍得成功不成功🌂🏋🏼‍♀️,只要能够把这两个东西记录下来,它就具有档案价值🍤。这就是我的一个理念🧍‍♀️,纪录片必须具有档案价值。在当时它可以起到教育一些人或者沟通一些情况的作用🏋️。但是在若干年后📰,几十年以后🧘🏿‍♂️👈🏼,甚至在我身后人家要查到它,也是起作用的🥮。它比我的命还要长。

我刚才讲到里头一些人物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动迁指挥部给我一个名单。但是我觉得不能这样子,所以我就把名单留着做参考。所有里头出现的人物,有一些名单是有的✥,但是我的拍摄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正面典型来拍的🎣👷🏻‍♂️,我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拍的🥪。比如说名单里没有的单玉山(片中人物)一开始是不接受采访的。本来以为他应该是非常支持这次动迁的🍭,你想他家里那么困难🤘🏽,三层阁楼搭上去🧑🏽‍🚒,人太多了住不下🤾🏿‍♂️,往地下准备挖出三间房间。他确实是很希望,但是他最怕什么🤘🏿?因为不是一次就能够动迁成功⏏️,他生病了🏋🏻‍♀️,最怕搬家的过程当中就死了,一辈子都没有住过新房子,意见就非常大。我第一次采访完了以后👳🏽‍♂️,说老实话,我把这个人从采访名单里头勾掉了。我觉得好像是很难打进入他的这个房子里头去,他心里的状况我就更加难深入📊。过了几天我觉得不对🕰,他既然有这么大的反应,那么一定有他的理由🙎‍♀️。所以我第二次采访,一到发现他已经搬了。他既然在当地是搬得最快的,是什么道理?这就更加引起我兴趣👨🏿‍🚒💎,所以才有了后头的三访四访。所有的人物都是这种办法找来的,每一个人都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我觉得整个南北高架它就是一个合力,没有政府的决心不行,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不行,没有工作人员的过细的工作也不行。只有把这三种力量结合起来以后,南北高架南来北往,就变成你们的通途了👨🏻‍🎓。所以最后一段话是有感而发的🏧🔪。如果要立碑🌃,要向他们致敬👨‍👨‍👧‍👦,这也是为老百姓讲话的✬。

章焜华导演访谈现场


2. 嘉宾对谈

罗薇🏋🏽‍♂️:叶蕾老师一直在参与纪录片的编辑工作,也是主持人和总监🤼‍♀️,所以我想问问从栏目的角度,您对《大动迁》🤧,包括像整个系列里面的这样90年代到00年代初的上海的整个变迁过程当中的这部分记录,是怎么看待的👉🏿?

叶蕾:我昨天自己在办公室把《大动迁》已经从头到尾看过一遍✷🧝🏻。我其实看《大动迁》是肯定远远不止两遍三遍🙋🏿‍♀️,因为我以前做过《大动迁》的采访🐻👩🏿‍🚒,里边的一些人物当时还重新去采访🏋️,当时非常感慨⏭,你现在回头一看🏋🏼‍♂️,它是1993年的片,那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片子了,但是现在依然带给震撼。尽管它的画质远远不如现在,但是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历史感▪️,让我觉得太震撼了。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应该放在档案馆或者是博物馆这样的地方的,应该不仅仅躺在片库里。像《大动迁》这样的片子➞🦹🏿‍♀️,说实在话也不是一般的导演能拍出来的。我采访过那么多导演↙️,要分很多种类,但是像章焜华老师这样👰🏿‍♀️,他的视角🕷,他本身的对纪录片的深刻的理解和对于这个时代历史的责任感,我觉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导演所没有的。正是有这样的一份责任感👩🏽‍✈️🤵🏽‍♀️,才让能看到25年前上海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嘉宾对谈现场:上海电视台sitv全纪实频道总监叶蕾发言

罗薇:今天还请来了人口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丁金宏教授👩🏽。丁老师🫖🎠,从学术角度您怎么看这个片子当中所记录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市民的风貌以及城市的变迁?

丁金宏:我觉得章老师这部片子抓的很真🪮,没有什么做作的东西。当然如果说从上海的发展演变来看,当时如果不改造,如果按照现在人口规模👳🏻‍♀️、按当时的尺寸去做了🛌🏿,就整个瘫痪了,所以大动迁还是起了非常大作用。而且从这个片子🧖,仍然能看到集体主义的这种精神风貌、集体主义的这种力量👨🏿‍🔬。像《大动迁》这种片子,实际上真实地反映的就是一个城市的居民是位于“社区人”和“单位人”两个交集上的群体🕵🏼‍♀️。现在的社会是对个人的权利的尊重🎗,个人的意识的觉醒🚣‍♀️。那个时代的人可以为国家𓀇🏊🏿、为大我牺牲小我🚭。这个时代的人,大我更尊重小我,所以这两个事都值得记录。

嘉宾对谈现场:丁金宏教授发言


罗薇⚡️:我有一个问题,其实今天包括系列展里面都涉及到90年代这么一个动迁的问题,包括像《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江宁导演的《德兴坊》都涉及到了🕺🏼,但是不同的导演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您跟她之间有交流吗?

章焜华👰‍♀️:当时纪录片编辑室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公开的,一直是在交流的。我觉得江宁的《德兴坊》跟我的《大动迁》又不完全一样。《大动迁》是直接从动迁这个角度,她那边主要是从居住的困难这个角度🪛,呼吁更多一点👰🏽‍♀️。

叶蕾:当时这个选题申报没有遇到问题4️⃣?

章焜华:没有。当时领导是同意的。当时他同意可能是从这个角度,工程这么大👨‍🔬,应该宣扬一下。可能他不晓得到深入到具体以后🙋🏼‍♂️,是用这种办法来反映这个工程。包括自己刚开始进入的时候,也不完全能够想到是这么个状况🐙。

嘉宾对谈现场


3. 同学互动

同学1:我想问一下老师在做纪录片的时候,是怎么样进入到这些人物,让他们愿意跟你讲心里话,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他们更愿意跟别人交流心里话,还是说是老师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章焜华🥟:要说经验也好🎨,要说是体会也好,我觉得记者不要高高在上,记者要成为跟你的对象平等的一员。说老实话,对这些动迁的居民,我是充满同情的,他们值得同情,太困难。因为有这么一个状态,他们就会给我做采访🙍‍♀️。他们有些刚开始以为就是为政府讲话,不愿意多谈。片子播完了以后,我接到好几封信,就说没想到你们能够把反映的意见都跟政府反映🤮🥖。这个我觉得这很重要。
同学2:我想问的是,对于您来说这么一个本心持续了这么多年😶,您有什么想要对说的吗?

章焜华🦹🏿:因为现在我退休多年⛹🏻‍♂️,对整个社会的接触跟过去比肯定是少多了。不了解现在的情况。有关纪录片的任务👈🏽,就是为什么要纪录片🙍、纪录片是干什么的,可能现在有些想法是很不一样的🧳。但是从纪录片本身来讲,它应该是记录时代,哪怕你记录一个个人,也是进入一个时代,因为每个个人都体现了时代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一些因素。

对谈嘉宾与策展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4. 活动结语

罗薇:感谢各位嘉宾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主题纪录片展映及导演交流暨系列研讨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感谢这些纪录片人对生活的这个时代、城市和人的记录。把这样的展映放在高校里面,就是希望把多样性的纪录片能够在大学的范围里面尽可能的去传递,让同学们看到今天所享受到的所有的交通便利和城市的国际化,是源于当时这么多人的牺牲和理解。

纪录片人经常说要坚守🤿,他们能有这样的坚守🧑‍⚕️,很多时候就是一份情怀和热爱。正因为他们对纪录片的喜爱,他们对纪录这个城市心怀责任,才有了这些重要的历史见证和影像留存。

李明洁:对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非虚构是它的一个最根本的学术方法和最根本的学术追求。之所以要邀请这么专业的✊🏻、长时间站在第一线来做工作的一些老的导演和老的主持人来和分享经验🍄,是希望他们能够引领后代能够继续向前。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艺术的需求🫔,它更是对人性本身的认识的一个根本的需要👨‍👨‍👧‍👦。

非虚构任何时候就像这个展览一样,始终想表达的是真实本身就是力量🍴,不需要做任何的修饰,呈现就是做学术人的一个基本的表达方式👩🏼‍🎓🧏🏿‍♂️。

希望这个活动能让所有的同学对改革开放40年有一个回顾,如果说40年在上海是一部连续剧的话,那么每一个市民都是这部连续剧的主人公。

章焜华导演与叶蕾总监亲临展厅指导,并与策展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意昂4专业提供:意昂4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4欢迎您。 意昂4官网xml地图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 意昂4